“這堆廢渣,過去是燙手山芋,如今成了香餑餑!” 某陶瓷廠的老李指著車間里堆積如山的鋰云母煅燒渣感慨道。曾幾何時,焙燒后的鋰云母渣只能被廢棄,不僅占用土地,氟、鈹等有害成分的滲漏更讓環保部門頻頻亮起紅燈。
傳統鋰云母提鋰工藝每生產1萬噸碳酸鋰,就會產生40-50萬噸廢渣。這些廢渣富含鉈、鈹、氟等敏感元素,若處理不當,極易污染土壤和水源。更棘手的是,早期浸出工藝粗放,廢渣中仍殘留0.3%-0.8%的氧化鋰,資源浪費與環保風險雙重疊加,讓企業如履薄冰。
“環保達標不是選擇題,而是生存底線。”一位鋰電企業負責人坦言。隨著國家固廢管理新規落地,一類固廢標準(無毒、可露天堆放)已成為鋰渣處理的硬性門檻。
行業迎來三大技術革命,讓鋰渣從“負擔”變身“資源”:
減量革命:大中礦業最新硫酸法工藝,將鋰渣量猛降50%以上(僅20噸/萬噸碳酸鋰),且毒性指標達一類固廢標準,可直接用于水泥、陶瓷生產;
吃干榨凈:江西浩海鋰能聯合南昌大學開發“全組分利用技術”,將鋰、銣、銫等有價金屬回收率提升至89%-98%,連硅渣都轉化為白炭黑等高值產品,廢渣綜合利用率超98%;
低溫高效:江西理工大學的專利技術,采用200-400℃低溫加壓焙燒(傳統需860℃以上),鋰浸出率飆升至96%,能耗與污染雙降。
“環保標準的本質是倒逼技術升級”——業內專家一針見血。
在這場廢渣“重生記”中,粉磨裝備的性能直接決定資源化效率。以某轉型陶瓷企業為例:
他們將閑置瓷磚窯爐改造為鋰渣坯生產線,將鋰渣與添加劑混合后,經HLM鋰渣立磨粉磨至0.074mm,實現物料活性最大化;
細磨后的漿料經噴霧干燥、壓坯、焙燒,形成多孔鋰渣坯板,返給鋰電企業浸提碳酸鋰,廢渣鋰回收率超90%。
“立磨是鋰渣‘破繭成蝶’的第一步。”桂林鴻程技術工程師解釋道,“我們的設備兼具粉磨與均化功能,確保添加劑與廢渣充分反應,為后續浸出率和環保達標夯實基礎。”
環保達標不是終點,而是產業新生的起點! 桂林鴻程深耕鋰渣立磨技術,以高效粉磨為核心支點,助力企業將廢渣轉化為陶瓷、水泥行業的優質原料,真正實現“環保不虧錢,廢渣變金山”。
立即咨詢鋰渣立磨方案
向工 13627861668
用設備革新迎接綠色鋰電時代——桂林鴻程與您共筑“鋰想”未來!